近日,上海市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公布了2025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项目,园林设计总院与园林工程公司共收获9个奖项,其中一等成果1项,二等成果4项,三等成果4项,彰显了园林集团在蓝绿生态空间修复、海绵城市建设、文保建筑数字化修复及利用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。 园林景观与生态环境设计项目(7项) 宝山环城生态公园带——丰翔智秀公园改造工程(一等成果) 本项目位于上海市宝山区西北门户,占地约32.12公顷,是一座集科创展示、郊野体验、生态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涵养型环上公园。公园以“丰林野秀,水林探幽”为主题,秉持最小化干预原则,注重生境修复与林带保护,构建自然生境。同时,融合智慧公园理念,促进户外交流与展示互动。公园尊重自然,保护生物多样性,构建水下森林净化系统,并增加丰翔童空间、拓展营地、智慧园林等共享活动空间,满足市民需求。 此外,公园还增加科创展示功能,服务周边企业,传承南宋“九里墩”历史文脉,以“秋色+水生”为特色,营造自然生境氛围,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。 雄安新区唐河入淀口湿地生态保护项目(二等成果) 本项目位于河北雄安新区,是白洋淀退耕还淀的重要环节,也是雄安新区打造蓝绿空间推动建设的首个生态湿地。项目实施面积479公顷,以“鸟进人退,淀显城隐”为设计愿景,以“生态优先、最小干预”为设计原则,通过水底地形改造、分步回水、水生态措施置入、原生生境恢复等手法,以极少量的工程干预让自然做功,打造大尺度可持续发展的湿地生态系统,将淀、水、林、田、草作为生命共同体进行统一修复。 本项目于2020年7月竣工,使荒地恢复为湿地,成功构造了蓝绿交织、清新明亮、水城共融的生态白洋淀。 第十三届中国(徐州)国际园林博览会上海展园工程(设计)(二等成果) 本项目位于博览会园区北部,面积约7460平方米。展园紧扣“山水新赋”主题,运用“掇山”“理水”策略,营造起伏山坡、中央庭院、流水山谷等立体景观,打造多样水景,寓意山水相融。 园内亮点纷呈,“玉兰花”雕塑“五彩台地花园”“林间雾森花园”“旱生岩石花园”“都市舞台”“艺术云雾花园”“山涧彩叶花园”“中庭跌瀑花园”“流水山谷花园”等各具特色。上海展园凭借其独特的设计理念与丰富的景观体验,成为园博会的亮点之一,生动诠释了“恢复绿水青山,建设美丽家园”的核心理念。 桃浦智创城东部拓展区E01-02地块公共配套新建工程(李子园公园)(二等成果) 本项目位于上海市普陀区桃浦智创城东部拓展区,东至李子园路,南临工业河,西至南何铁路,北起武威东路,占地面积约47131.9平方米。作为普陀区首个近零碳公园,本项目以“绿色能源—生态修复—智慧管理—社区共生”四维创新,为城市提供可复制、可持续发展模板,实现工业棕地向近零碳公共空间的转型。 静安区苏河湾绿地项目(三等成果) 本项目位于上海市静安区,占地面积约4.2公顷,是上海市中心的大型公共绿地。绿地内采用森林峡谷的打造手法,层层洞口式绿化引出地下商业,促进生态与经济共同发展。 项目以生态理念为出发点,继承与发扬苏州河百年历史文化,重现苏河盛景,构建城市磁场,打造具有吸引力的城市中心集中绿地,是苏州河沿岸慢行空间线路上的重要节点。 秀野堂(嘉定区文物保护点)修缮及周边环境提升改造工程设计(三等成果) 本项目位于上海市嘉定区,项目以区级文保点嘉定秀野堂为核心,创新采用“文物修缮+环境提升+功能植入”复合更新模式,在严格遵循文物保护原则的基础上,将原本封闭的宅院空间转化为2200平方米的开放式文化园区,构建了“空间-时间-功能”三位一体的规划设计体系,既尊重了历史建筑的原真性,又满足了现代城市生活的多元需求。 项目在完整保留原有建筑格局和风貌特色的同时,打造集文化展示、非遗传承、红色教育、休闲体验于一体的复合型城市文化空间,实现了从濒危老宅到文化地标的华丽转身,为上海城市更新提供了“修旧如旧,活化创新”的生动样本,展现了上海在城市更新中保护历史、赋能当下的智慧与担当。 宝山基地A级景区创建适配性改造设计、施工一体化(三等成果) 本项目创建适配性改造设计、施工一体化项目位于上海市宝山区,围绕“钢铁、智慧、绿色、低碳”,融合“三生”理念(生态、生产、生活),营造兼具“人本、科技、生态、可持续”的自然景观。 项目在改善厂区周边环境、消纳城市污染的基础上,逐步消除大众对宝钢固有的旧认知。通过打造二号门、正确广场、哨兵动物园LOGO墙和初心文化园等节点,树立宝钢品牌形象、宣传弘扬宝钢文化精神、展现钢铁报国的初心使命,将宝钢股份打造成快速发展且环境优美的绿色钢铁名片。 水系统工程设计项目(1项) 桃浦智创城东部拓展区E01-02地块公共配套新建工程(李子园公园)(二等成果) 本项目内水系环绕,设有两个湖景,北侧水体以“静”为主,通过生态水处理,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。南侧水体以“动”为主,湖心处设有漩涡水景,吸引游人驻足。公园通过设置高差,从北向南形成跌水。通过南北高差的水位设计,同时内部增设一套自循环系统,使人工湖水体成为一片灵动的活水水系。 项目设计强化公园对雨水的吸收和储存能力,收集并消纳周边区域雨水径流,存储汇入中央集雨带、雨水花园等绿色设施,以“慢排缓释”和“源头分散”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,有效地收集雨水,使整个公园在低影响开发下构建雨水系统。 公园在下雨时可吸水、蓄水、渗水、净水,并在需要时可将蓄存的水“释放”并加以利用,形成弹性水面,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,增强城市的抗洪排涝能力,保障城市的防洪安全。 工程勘察与岩土工程项目(1项) 陆家嘴焕彩水环品质提升工程(三等成果) 本项目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,以“城市更新+生态修复”为双轮驱动,重塑塘桥、潍坊、花木、洋泾四大街道的滨水空间格局。全长12.5公里的生态绿脉,串联洋泾港、张家浜两大水系,通过“小改造·大优化”的精准施策,使周边居民步行5分钟即可拥抱自然。 项目遵循“生态为本、全龄友好、智慧赋能”三大建设准则,通过“建成一段、开放一段”的滚动开放模式,惠及周边66万居民,成为浦东新区践行“人民城市”理念的重要载体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