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年12月,上海世博文化公园(北区)正式面向广大市民开放。今年十一黄金周,公园再次迎来了入园观赏游玩高峰。申园文化主题展“中国人的雅致生活”、原意大利馆杜海军艺术展、荷兰花艺装置展、狗GO乐园活动、设计师陪你逛公园等各类活动精彩纷呈,成为广大市民休闲打卡的热门游玩地。 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定位为生态自然永续、文化融合创新、市民欢聚共享的世界一流城市中心公园。在公园北区的建设中,园林集团充分发挥“园林景观+环境工程”双主业与全产业链优势,营建精致景观的同时,精心建设公园地下车库、景观桥梁,运用水环境治理技术、土壤改良技术、数字化技术,为公园北区注入科技创新的底色。 叠山理水园中园 演绎江南文化 申园是上海世博文化公园中独具江南园林文化特色的园中园,总占地达5公顷,园内掇山理水、筑房建桥,总体规划形成北山、南水、东园、西苑的空间布局,山环水抱之中的建筑群落呈现明清时期江南传统园林风格。申园着力构筑醉红映霞、古柯晚渡、玉堂春满、松石泉流、曲韵天香、秋江落照、烟雨蓬莱、荷风鱼乐八景,在现代时空里,营造一座经典的江南园林,表现江南之态,传达江南之魂。咫尺山林,创一代沪上新名园、中国园林新典范。 实现在世博文化公园的现代时空环境里,打造出一座经典的中式园林,将传统园林艺术放置于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公共文化和休闲空间,更好地呈现中国文化与古典园林美学。 首涉深基坑 匠心筑精品 公园北区二标地库是园林集团首次涉及深基坑的大型土建项目,施工场地原为上钢三厂和世博会场馆建设用地,地下遗留了大量厂房结构基础和工程废桩,且位置、大小均不明确,可能会导致预制桩爆裂、桩机“上浮”、机械损坏等问题。为攻克这一技术难题,项目管理团队根据障碍物类型,采用不同方法对地下障碍物的位置进行摸排,针对不同构件类型,综合采用反铲挖机翻挖、镐头机破除、全回转钻机拔桩、沟槽开挖清障换填等方式有效清障。同时加强基坑监测和各工序施工搭接,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,有序推进地下结构回筑施工。 地下车库2顶板上方及周边,设置有大型水景及观赏绿地,水景最大深度达1.4米,对整体地库刚性防水和柔性防水质量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通过不断深化方案,加强主体结构质量和防水质量,实现地库功能全面有序的同时,全面保障地面水景与绿地的优美呈现。先后收获2021年度上海市建设工程“白玉兰”奖、2021年度上海优质结构工程奖。 创新桥梁设计 景观别有洞天 公园东入口的舞动广场,是以中国古典园林月洞门为设计线索,用“框景”手法把桥、水、洞、门巧妙结合,空中鸟瞰,可演绎出“别有洞天”的古典意境。 作为“画面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分立广场南北的景观桥“月洞桥”需要充分融入了舞动广场。通过采用建筑与桥梁相结合的结构处理方式,用桥梁结构的处理方式呈现桥梁的建筑设计形态,与东湖形成框景,形成南北两桥围合东湖的亲水平台,将水景与天色引入其中,形成了桥为景、水亦为景的别有洞天景致,并与远处的卢浦大桥形成呼应。 十一孔桥,位于中心湖中心区域,东接静谧森林,西抵上海温室,全长约75米,由中心对称、大小渐变的7孔与大小相等的4孔组成,桥孔半径按等差数列规律收放。十一孔桥以传统中式园林石拱桥为载体,融入建造工艺新技术,体现东方风骨、当代精神。十一孔桥桥头及桥栏望柱以上海市花“白玉兰”为主题,桥面雕刻“12花神”。桥孔采用双向拱圈组合叠加,不同角度带来不一样的透视效果,给桥梁增添了一份灵动与趣味。十一孔桥与双子山山峰起伏呼应,是桥上赏园、园中赏桥的景观焦点。 聚焦水环境 还原水生态 水,是公园北区中不可或缺的自然元素,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水生态,是公园北区生态品质的重要体现。 由园林集团打造的后滩公园,2017年被纳入上海世博文化公园的范围,成为后滩滨江景区。在营建过程中,通过对湿地、水体、土壤和动植物群落的保护与修复创新技术的研发,建立可复制的生态景观水净化系统模式;建成了具有水体净化和雨洪调蓄、生物生产、生物多样性保育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的城市公园,实现劣V-V类水质净化为III类水质。 在公园北区中心湖的建设中,引入黄浦江水源,通过水体循环的物理净化和水生植物的生态净化,实现水体生态自我净化。湖中以挺、浮、沉水植物丰富水岸线,形成多层次的精致滨水空间,通过水资源、水生态、水景观的融合,最大限度提升城市公园的生态价值。 科技融入公园 创新赋能建设 园林集团自觉对标世界一流城市中心公园标准,在建设过程中融入更多科技。针对Cu、Zn、Cd复合污染和多环芳烃有机污染场地,建立“次富集树种+超富集植物+‘消污型’配生土+微生物钝化+碳颗粒吸附”土壤原位修复专利技术示范点。针对土壤质地受损严重场地,建立“绿化废弃物疏松+‘沃土型’、‘疏松型’配生土覆盖回填+微生物菌肥活化”疏松增肥土壤改良专利技术示范点。以“四化”植物为骨干建群种,基于植物根型和根系正常特征,建立植物根域空间高效配置示范,快速营建稳定的白玉兰景观道、景观林。在重点景观群落建立长期监测点,通过对建群树木的立地、气候、养护措施等环境因子及树木生长实时检测,实现对大型搬迁场地绿化的“大数据+物联网+云计算”高效养护智慧化管控。 通过给每棵乔木安装数字芯片,采集乔木的基础信息及植物的立地环境信息,形成全园乔木的数字地图与智能监测平台,实现养护运维的数字化管理,并建立公园植物资产的生态基础数据库。通过基于公园植物资产数字地图的养护统计分析与决策评估,以及基于碳汇、生物量模型的实时测评与可视化,实现全园乔木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分析与可视化。 从叠山理水打造申园景观,到涉足深基坑构筑大型地下车库,从创新设计景观月洞桥,到水环境水生态治理,再到土壤改良、数字化赋能,园林集团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,生动演绎着人民城市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。未来,随着园林集团建筑、市政、水利水电等三大一级资质平台的发展,“园林景观+环境工程”双主业与全产业链优势也将进一步提升,不断助力美丽中国建设,服务更多区域和城市,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空间,共享生态红利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