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6日,第十三届中国(徐州)国际园林博览会正式开幕,由园林设计研究总院设计、绿建公司承建的上海园正式与广大市民游客见面。 上海园位于园博会北部的运河文化廊第一片区,总面积7460平方米,以“山水新赋”为主题,利用现代创新手法掇山理水,运用镜面水景、艺术跌瀑、3D打印、立体绿化等技术打造步移景异、面向未来的新型展园景观。 理念·探寻山水相融 上海园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徐州的文化特征、上海的海派文化精神、以及华夏园林山水文化意象的融合。上海园的设计思路,呼应了上海城市建设从“增量开发”转向“存量优化”“城市更新”的趋势,在有限的展园空间内,打造立体展示空间,将单调的平面空间转换为具有未来感的立体展园。 “山水新赋”的主题构思,围绕第十三届中国园博会“绿色城市,美好生活”的主题,融合了徐州的山、上海的水,体现了“恢复绿水青山,建设美丽家园”的园博会主线。采用“掇山”“理水”“新赋”的手法,通过地形营造,创造出起伏的景观山坡、下凹的中央庭院、云雾缭绕的流水山谷等,这些共同构成了上海园的园林空间骨架。 上海园将“水”元素创新利用到景观中,营建出中央庭院的镜面水池和跌水瀑布、流水山谷中的人工溪流和缭绕云雾等不同形态的“水景观”,寓意山水相融并提升游客体验。在高低变化丰富的空间中,多样的水景还能与“光”元素产生呼应,在墙面上反射出动人的光影效果。纵观全园,一条变化丰富的空间游园动线自西向东串联起十大主题特色景点,为游客提供了开合有致、山水交融的独特景观游赏体验。 技术·赋能园艺创新 3D打印的景观墙造型坐凳与树池莲花坐凳是本次上海园中的一大特色。为更好地体现上海海派文化特色,园内的多组城市景观家具及小品全部采用数字化设计智能化建造,3D打印休憩长椅装置采用背山拟水的形态,线条流畅,造型唯美,与绿植装置景观墙融为一体。每组座椅两侧还呈现出花朵结构,增添了传统工艺无法实现的科技感和一抹俏皮童趣,使人与自然更加贴近,也与周边空间里的水景更相融。 主题景墙“山水新赋图”,是山水园林哲学意涵与现代创新手法结合后的整体呈现。主题景墙在背景选材上采用具有耐气候性、坚固且使用寿命长的冲孔铝板,由40块大小不同的异形铝板分内外两层拼接而成,最下侧配以200根不锈钢鎏金条以丰富层次。从放线定位到对主体结构校核、外墙铝板骨架竖杆的线坠和仪器测量矫正、变形缝、变截面处的处理等,做到精益求精,各项技术精准运用。 中心水景墙,由7层景观叠水与变径弧面绿植墙组合而成,从中央水池延伸至园区东侧出入口。区域开挖最深约6米,采用重力式挡土墙,种植色彩丰富的定制绿墙新品苗木,并在墙面部分区域点缀grg仿石材,呼应“山水新赋”主题。 景观·演绎游赏空间 在上海园西侧主入口,结合台地花境,设置了大型“玉兰花”雕塑,由5个不同规格型号的独立悬挑构件组成,结合了“呼吸式”的灯光照明,生动再现5朵形态各异、美丽盛开的“玉兰花”,凸显上海市特色。 上海园在借鉴传统江南园林游线组织方式的基础上,构建了一条变化丰富的空间景观游线,串联起五个园中园(五彩台地花园、旱生岩石花园、艺术云雾花园、山涧彩叶花园、谷间芬芳花园)和近十个主题景点,将为游客创造出别样的游赏体验。 五彩台地花园,通过台地形成立体的景观空间,大量种植观花植物,选用不同色彩、形态的宿根花卉,组成丰富多彩的花境组团。旱生岩石花园,以造型大灌木为骨架,形成常绿背景,并搭配低矮的岩生地被植物。艺术云雾花园,利用观赏草的色彩和云雾状质感,营造朦胧般的效果,营造出艺术趣味的游赏体验。山涧彩叶花园,以银杏为主景观,点植红瑞木。谷间芬芳花园,选择分支点较高的伞状色叶乔木来围合空间,并在花园中央增加芳香植物和造型松。 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园博会的上海园,是园林集团发挥设计施工全产业链联动优势,采用专业前沿技术、新型环保材料、新优品种植物的生动实践,用匠心打造的精品景观全面诠释“绿色城市,美好生活”主题,回应徐州人民对绿水青山、美好生活的向往。 |